中國書法的歷史中毛筆的出現,首先是為滿足應用的需要,在兩千多年的書法作品和創作實踐中,涌現出了像鐘繇、王羲之、顏真卿、柳公權等一代代宗師, 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毛筆書法藝術作品和理論著述。在毛筆成為社會主要書寫工具以后,刀筆雖然退居二線, 但并沒有停止自己的書法作品創作活動,作為傳統篆刻藝術的刀子, 至今仍在發揮著它特有的職能, 馳騁于方寸之間的金石上, 創造出一個個大千世界, 為人們所稱道不已。
值得注意的是, 自秦漢以來,許多著名的毛筆書法家的傳世佳作, 實際上都是毛筆書法家和硬筆書法家共同創作的。如碑林石刻, 都是由毛筆書法家先用毛筆寫在石上, 然后再由硬筆書法家用刀鑿進行第二次創作,才使這栩栩如生的作品長留人間, 傳之千代。
時代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, 為了節省時間, 加上攜帶和使用方便, 硬筆特別是鋼筆便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。從幾次全國性的硬筆書法作品比賽看, 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。1982 年在杭州舉辦的第一次全國青年鋼筆書法大賽,參賽者為2.2 人, 1984 年( 第二次) , 參賽者31 萬人; 1986年( 第四次) , 參賽者100 萬人。到2002 年( 第八次) , 參賽人數劇增到近200 萬人。近幾年來, 各種形式的硬筆書法比賽一個接一個地在各地舉辦, 這充分說明鋼筆書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。(原文來自:成年人怎樣練習書法) |